49歲洪姓男子去年 10月因急性牙周病治療方式腦梗塞中風,造成左半邊肢體偏癱無力,雖積極復健想回復正常生活,但因疼痛性痙攣讓肩膀緊繃、手肘打不直,手心更會緊握拳頭無法打開,讓他非常挫折。經施打肉毒桿菌治療,疼痛性痙攣明顯消失,復健效果持續增加,逐步邁向生活自理的目標。 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劉瑞貞表示,中風病人通常半邊肢體癱瘓無力,在病發 1個月內,約有 2成病人的手部會出牙周病治療現不正常收縮,導致復健受阻,成效不彰;直到 3個月左右,約 4成病人出力時會遇到強大張力,感受到嚴重的疼痛感。 針對中風病人,劉瑞貞說,一般神經內科醫師幾乎都使用口服抗痙攣的藥,但藥品是全身性的藥,吃完後就昏昏沉沉無法復健,病人會拒絕吃藥。另一種用在沒有辦法治療的痙攣性患者,可採用全面性的神經阻斷術改善,但這類治療屬不可逆手術。 她指出,肉毒桿菌素則是取口服用藥與手術的中間值,並能依病人情況量身訂作,即針對每一塊肌肉施打不同劑量,讓病人的痙攣在沒有副作用下得到最好的效果。 劉瑞貞說,開始施打肉毒桿菌素 7到 10天後,疼痛感消失,關節變得很鬆,大約 3到 4個月後,緊度又會慢慢回來,當復健的成效愈來愈高,需要肉毒桿菌的劑量也會逐步減輕。 劉瑞貞表示,肉毒桿菌素扮演的角色是消除疼痛性的痙攣,讓張力下降,使病人更有力氣及耐心接受大量復健,復元牙周病治療方式效果也會更好。由於中風後 3至 6個月為復健治療黃金期,希望中風病人初期就到神經內科門診評估,越早接受治療,效果會越好。
由於沒有維持良好的清潔習慣,導致牙周的病菌形成牙結石,長期累積下便會使齒槽骨流失,牙齦發炎紅腫流血,還會造成牙齦萎縮,牙根外露。甚至牙周病細菌也會蔓延全身,隨著血液循環流至心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即使接受完整的牙周治療,牙周病也只能得到良好的控制,不繼續惡化,並無法讓萎縮的牙周組織完全回復到原來的樣子。一般慢性牙周病分為輕度、中度、重度。輕度之患者須定期回診清潔牙潔石,必要時須搭配特殊器械進行牙齦下結石刮除術,以求控制發炎。中度至重度之牙周病患者除了上述牙周治療外需要合併牙周翻瓣手術、牙周再生手術或是牙根覆蓋術,以求徹底清除牙周的病菌並重建喪失之牙周組織。
告別總是跟著笑容一起出來打招呼的大牙齦,牙齦也需要微整形!微笑時如果露出過多牙齦,總是讓愛美的年輕女孩不敢開懷大笑,燦爛悅人的笑容除了要有整齊白亮的牙齒,露出的牙齦與牙齒還要有黃金比例。不管是牙齦包覆門牙,或是牙齦一高一低,微笑線條不美觀,拍照時遮遮掩掩就是不敢讓人看見你的大牙齦,都可以透過「牙肉美容手術」除去過多牙齦,改善令人困窘的「笑齦」。較於傳統手術需要將牙齦割開翻瓣、切肉,最後再縫合的血淋淋過程,「牙齦微整型」利用水雷射分子切割多餘牙齦,過程較不疼痛,雷射還能刺激組織生長,傷口恢復較快,降低術後感染機率,患者不需再經歷傳統手術後腫痛、流血漫長的恢復期。